第270章 尾声(1/4)
临近春节,张春兰和表弟狗蛋一起去省城参加一次文学活动。狗蛋的学名叫王谦己,毕业也没有正经工作,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,四十二岁才开始写网络小说,一两年间,居然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网络作家。
姐弟俩一个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一个是默默无闻的无业游民,却都热爱文学,追求文学梦想,最后殊途同归,年逾不惑终于因为文学改变了命运。
他们的身份反差很大,事迹感人,被各个平台大力宣传,经常外出参加活动。
张春兰被冠以“农民诗人”的称号。
中国社会的文化根源是农耕文明,所以,勤勤恳恳在土地劳作的农民一直是受人尊敬的。
王谦己还在网上创立一个叫“拯救沙城网”的网站,利用自己在互联网的影响力,号召网络公益志愿者,来沙城县种树治沙,保护环境。
他哥哥东子学名叫王东己,靠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做生意发了财,承包了沙城县几万亩沙漠,种植梭梭,发展生态产业,既防风治沙,又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。
他们兄弟俩一个创立了“互联网公益治沙模式“,一个创立了“生态产业化治沙模式”,也成了沙城县的名人。
沙城县虽然被大漠包围,环境艰苦,可一代代沙城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,不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还守护家园,在各自领域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参加完活动,张春兰和王谦己又坐上崭新的高铁,去看望天水的张学文两口子。
现在有了高铁,从兰州到天水只需要一个半小时,比当年从阳曹村到青湖乡赶集还快。
姐弟俩到了张学文的麻辣烫店,就见整条街都人山人海,堵得水泄不通。
数不清的客人排着长队,从街头排到了街尾。
好多网络主播举着手机,做着现场直播。
“家人们,这就是最近刚火的天水麻辣烫!”
“老铁们,你们看,现在排队的起码有两三百人,还有人占了位子卖钱,一个位子一百块!”
“天水这家麻辣烫彻底火了,好多网友都打飞的来打卡,当地文旅部门紧急介入保障,要接住这泼天的富贵!”
主播们巧舌如簧,吵成了一片。
街边就真有执勤的警车和信号车...
路边也有很多工作人员,在疏导客人...
一些简易的帐篷下,好多工作人员介绍着天水当地的特产,让来往客人免费品尝。
“这是咋回事?老五的麻辣烫店咋比交流会还热闹了?”
张春兰愕然。
“走,进去看看!”
王谦己带着张春兰,费力挤过人群,却被执勤的工作人员拦住了。
“游客朋友,对不起,请到后面排队,遵守秩序!”
“呃...我们不是吃麻辣烫的游客,我们是来看亲戚的!”
张春兰笑道:“我是这家麻辣烫店老板的姐姐,我来看我兄弟,排的啥队啊?”
“这...”
工作人员愣住了。
“哎呀,我们家的两个大作家来了!”
就见张学文迎了出来,拉着张春兰和王谦己,费力挤进了店。